运行要求:
过滤速率:正常运行时保持中速过滤(建议流量为设计值的70%~90%)。
夜间或低负荷运行:降低至50%~35%流量,减少滤料磨损。
反冲洗触发条件(满足任一即执行):
进出水压差≥0.06MPa;
连续运行≥5天;
泳池停用超5天(需排空池水前冲洗)。
反冲洗步骤:
关闭进水阀,开启反冲洗排水阀;
启动反冲洗水泵,强度为15~20 L/(m²·s),持续10~15分钟;
观察出水清澈度,达标后转为正洗(流量1.2倍设计值,直至水质合格)。
预涂膜操作:
使用硅藻土混合液(浓度按厂家要求),直至出水浊度≤0.1FTU;
滤料厚度误差≤±2mm,避免局部过薄或堵塞。
反冲洗条件:
压差≥0.07MPa(板框式)或进出水压差>50%(烛式)。
滤布清洗:
反冲洗后若压差未恢复,需拆卸滤布用清水冲洗,检查破损情况。
更换周期:每1~2年更换一次(视水质浑浊度调整)。
反冲洗注意:
避免高压冲洗导致炭层破碎,强度≤10 L/(m²·s)。
每月检测吸附能力(碘值<500mg/g时需更换)。
日常检查:
每日记录进出口压力差(正常压差≤0.1MPa);
检查轴承温度(≤65℃)及振动幅度(≤0.1mm)。
润滑保养:
每季度更换润滑油,检查密封圈是否老化。
故障处理:
异常噪音:可能因叶轮卡阻或轴承磨损,需停机清理或更换部件。
流量下降:检查滤网堵塞或管道泄漏。
月度检查:
排查管道腐蚀、接口渗漏(可用肥皂水检测微小泄漏);
清理阀门内部杂质,确保开关灵活。
冬季防护:
排空暴露管道内的存水,防止冻裂。
次氯酸钠发生器:
每日检测游离氯浓度(0.3~0.6mg/L),调整电解电流;
每月清洗电极,防止结垢影响效率。
紫外线消毒:
每周清洁灯管表面水垢,每10,000小时更换灯管;
检测紫外线强度(<40mJ/cm²时需更换)。
电极维护:
每月用稀盐酸(5%)清洗阳极,去除氧化物;
检测电解液浓度(NaCl 3%~5%),不足时补充。
故障预警:
臭氧泄漏报警时立即停机,检查密封圈。
日常检查:
清洁蒸发器翅片(每月一次,防积尘降低能效);
检测压缩机油位(保持视窗1/2~2/3满)。
冬季防冻:
设置自动防冻模式(水温<4℃启动辅热);
极端低温时排空水箱备用。
水质管理:
每月检测软化水硬度(≤0.03mmol/L),防止结垢;
每年清洗换热器内部水垢(化学清洗或高压水枪)。
安全阀校验:
每年测试安全阀启闭压力(1.05~1.1倍额定压力)。
每日:检查水泵运行参数、氯浓度、水温;
每周:清理过滤器、检测管道泄漏;
每月:校准传感器、记录滤料损耗;
年度:全面检修设备、更换易损件。
原因:滤料板结或破损。
处理:反冲洗后补充新滤料,检查石英砂级配(0.9~1.5mm占比≥70%)。
原因:反冲洗不彻底或滤速过高。
处理:延长反冲洗时间至15分钟,降低循环流量至设计值70%。
原因:换热器结垢或热泵压缩机老化。
处理:化学清洗换热器,联系厂家检修压缩机。
断电操作:维护前关闭总电源并挂牌警示。
防护装备:接触化学品时佩戴手套、护目镜。
应急处理:氯气泄漏时启动排风系统,疏散人员。
游泳池设备的稳定运行依赖 标准化维护流程 与 精细化记录管理。
核心原则:按周期执行反冲洗、水质检测、部件更换,避免“以修代养”。
技术要点:关注压差、流量、能效等参数变化,及时预判故障。
成本控制:通过预防性维护延长设备寿命,降低突发维修费用。
建议:建立设备全生命周期档案,结合物联网远程监控,实现预测性维护!